张琪凯博士获得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十一届“杰出青年”称号
Release Time:2020-12-03
张琪凯博士2010年至2015年在本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航天科工集团工作至今,恭喜张博士!以下是“航天二院青年”微信公众号对张博士的访谈报道(原文见//mp.weixin.qq.com/s/rkkhh1P2ccqrKyjqZ2fFbQ):

201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张琪凯从伊人直播
化学系毕业,进入二八三厂研发中心工作。
他开拓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并创立功能材料研究室,只身一人发展成为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填补了二院功能材料领域的空白。五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的工艺师和材料设计师成长为研究室主任和集团优秀后备人才。
身为材料设计师,张琪凯始终梦想着自己设计的材料能够飞向蓝天,飞向太空。入职之初,厂内材料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设施不完善等困难摆在眼前。每天,他面对的是一沓厚厚的工艺文件和图纸,经常加班计算至深夜。
“人生不怕从零开始,就怕从未开始,科研也一样”,张琪凯常说,“空白越多,我能施展的空间就越多”。在开拓航天材料研究的道路上,他从不畏惧,迎难而上,每天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查阅分析每个型号每个组件的材料,各种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他都研究了一遍,一张张图纸常常布满了他的标记。时至今日,谈起那些微微泛皱的图纸和笔记,他仍然如数家珍。
2016年的夏天,研发中心接到某阵地保障系统研制任务,其中有一项是高效降阻剂的研制。当时厂内没有相关的技术基础,借助于之前的知识储备,张琪凯接下了这项任务,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让他整晚都没有睡着。由于项目指标苛刻,国内外可借鉴的实例非常少,初步拟定方案后,他便一头扎进实验室内,先后辗转数十家原材料厂家和测试机构,回到车间顾不上换下被汗水浸透的工服就立刻进行试验。经历了三个月的配方试验和优化,降阻剂的所有指标终于达标。
成功来自于日复一日的积累,“五年如一日,他永远在工作或者工作的路上”他的师傅如此评价他的工作状态。
航天飞行器的热防护是制约其运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防热材料的研发始终是航天材料的研究难点和热点。随着航天飞行器的不断发展,防热等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资深军事迷,张琪凯对防热材料情有独钟,尤其是防热等级越高的,他越发感兴趣。极端环境下的热防护,国内技术一直处于被 “牵着鼻子走”的状态。面对二院某些国内难以解决的热防护问题,张琪凯主动请缨,从分析飞行环境、计算防热指标、材料配方研制等方面入手全力攻关。
为了确保自己研制的防热材料万无一失,张琪凯通过试验数据预测到了材料应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套集大面积防热、缝隙防热和高温粘接于一体的防热材料体系,突破了国内极端环境的防热技术瓶颈。
五年时间,张琪凯先后设计研发了许多精巧实用的航天材料,高效降阻剂、防热套筒、耐高温胶粘剂、电磁屏蔽涂层、抗超高过载灌封材料……每一种材料都是根据型号需求量身定做的,每一件产品都是根据具体要求精准打造的。下一步,他还将拓展更多全新的领域,为空天神盾量身定做更多的航天材料。
“功能材料是一个富有趣味而又充满挑战的研究方向,希望我的研究方向能够拓展到更多的领域,解决更多的需求和问题”,张琪凯说道。近年来,张琪凯的一些产品已经被航天外的研究人员“淘”到,正受到更多行业的关注和认可。例如灌封材料已经应用在动车所的变电箱中,解决了电缆线路短路等问题。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张琪凯将青春奉献给了航天材料,展现了青年航天工作者的干劲和坚持。当脸上的青涩已不在时,换来的是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的飞试。但是他的目标从未终止,他将继续迎接挑战。
”